引言:大学体育教育在近几年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创新。现代体育教育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发展,并且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大学体育教育却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受到固有思想的禁锢。对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学教学要把教学核心任务是体现体育教育的原生性,要将体育教育工作简单明了,目的明确。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考虑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充分提升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新课改背景下制定的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
(一)完善课程体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位置。在大学教育当中,要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其他主科相比较,体育教育更具有实践性,体育活动更加的丰富,更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的完善,新课改的要求中,大学体育的教育遵照新课改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和创新。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入一些选修课,丰富课堂内容,这样使得体育教育整体更加多样化和完整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教学方式
在大学体育教育当中,体育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条件。创建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把简单形式的体育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将教学内容相结合,更有主题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把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注意的是要突出主题和重点,还要具有更高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新课改的改革中,对体育的教育评价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机制是新课改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在体育成绩的考核之中。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考察和评价,同时也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多沟通的机会。
二、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仍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日益的显现出教学的弊端。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在体育大学中毕业的,受到的教学模式也是相对传统的。所以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出现固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出现,进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师采用的仍是陈旧的教学方式,体育课堂循规蹈矩,课程内容简单单一,失去了体育创新的意义。并且在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语言乏味无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现不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教师的个能教学能力,但这样的体。优秀的体育教师却很稀缺。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具有很强的教学技能。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对体育教学的自身不够重视,会使体育模式难以创新,很少会有意识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由此,大学体育课堂基本上都变成了形式课堂,行动上缺乏教学行为,为学生带来了体育发展的阻碍。
三、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育理念的传播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代表提出开足体育课的教学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为日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辛勤劳动、吃苦耐劳、创造性劳动。教育大会还提出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凸显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大学教育中也要加强体育教育理念的传播,给大学体育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同时也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的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解除传统教学的禁锢,引导学生提高体育素养。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形成体育运动的兴趣的重要性。对此,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不要注重理论形式,让学生在体育方面得到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学习体育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制定体育达标任务表,按照任务表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体育项目,达成目标。随着体育运动的增加,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大学还要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要把校园作为一个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地,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传习体育运动的技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体育思维,让学生形成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的良好品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大学生为实践主题,强调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竞技体育中开始认识体育和欣赏体育,从而发展体育能力。
(二)改革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大学体育教育要不断的完善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新课改的客观规律和大学学习环境的基础,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实现体育教育的改革。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得体育课堂更加的生动。
例如,在体育锻炼中包括奔跑、跳远等田径项目,都是学生生存发展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这些体育课程内容看似简单,但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利用接力赛等方式,增强体育跑步的趣味性。在游戏中,锻炼贴那个,在竞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磨炼意志,锻炼耐力、爆发力等优秀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此外,通过体育项目的一分一秒以及学生的每一滴汗水中,体会体育项目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过程的艰辛和努力之后的喜悦感、成就感,更能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的机会,理解体育教师的良苦用心。逐渐形成团队合作的品质和创新思维,为科学文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建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需要足够的体育气场,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立场。大学要创设良好的额体育教育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正让学生们健康成长,打造优质的接班人。在锻炼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条件下,教师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积极的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体育目标。重视教学实践,轻视理念教育。增加和丰富各种运动项目,例如,篮球,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得益于大学体育课的熏陶,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让学生展现自我能力,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展示的平台。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实践和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可以为学生挖掘体育潜能,除了体育教育活动,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做主体,为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做出帮助。体育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增加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可以帮助教师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关心学生,从学生出发,在沟通中获取交流的快乐,有助于更好的规范体育教育。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性教学能力
大学体育教师团队,要加强师德建设,为教师提供多种渠道的培训方式,不断的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培训中,培养教师广博的知识结构,不论是主科教师还是副科教师,都是人们心灵的工程师。都需要教师尽自己的责任,展现自我价值。体育教师也要同时培养自身的素质,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的本钱,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能否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身体是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也要做一名有智慧、有高素质型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中,积累教学阅历,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和不同素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引导。同时,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对学生传授知识,达到锻炼体能的效果。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计划。在计划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在一切体育活动中,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新教学理念。体育教师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要照搬照抄,要加入个人理解和创新。要善于吸取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更新教学挂念,努力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大学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搞好各类体育项目活动,例如,晨操、课间操、各项体育活动等。课外体育活动也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制定,使得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可以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部分。这样体育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外,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补充锻炼。再次,体育教师还要将体育活动内容增添娱乐的功能,全面的关心学生健康之余,启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建立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
四、新课改下体育教育的应用
体育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制水平,已经刻不容缓。为大学生的大学教育生活增添一份丰富多彩的活力,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学生会得到更多的体育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帮助零基础的学生进行陌生的体育项目。例如,根据大学基础设施制定击剑、武术、太极拳、篮球、攀岩、游泳等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喜好来选择体育课程,作为选修课。体育教师要以学生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环境优势,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领悟到勇往直前,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根据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针对性的进行标准的体育训练和体能训练,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授。
例如,建立高校的篮球队伍,制定切实的团队计划和目标。首先,以团队行动为指导,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拔合适的选手,在学生的自愿加入下,组建一个高水平的校园篮球队。在某种程度上,要制定一定的奋斗目标,不然会盲目训练,耽误学习时间。在篮球技术上,体育教师可以作为篮球教练系统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的表现要积极和正能量,不要挫伤队员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努力提升篮球的技能水平。在篮球训练中,队员们在相互磨合中,建立凝聚力和团队协作力。让队员们意识到一个体育项目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在篮球项目中,队员们会领悟到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育教师也要尊重对员的意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重视学生的感受,不给学生施加压力。这样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学生会更加的愿意去配合,更有动力去增加自身的体质。通过篮球比赛等活动,让全校的师生都知晓相关事宜,增加篮球队员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每个队员都能够拓展自身的兴趣和优势,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体育教师在训练中,与队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在日常学习中,掌握每个队员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在团队情感上帮助队员融入到体育项目中,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最大作用。在校园学生赋予的众望下,试图实现胜利的目标。通过体育激烈的竞争,增强队员的斗志,激励团队士气。大学校园中大力开展特色体育课,将特色创新方法引进到体育课堂当中。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配合下,共同形成健康的体育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体育是可以完善学生人格,增强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既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又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新课改的教材中进行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更加的凸出,进一步的提升体育教育的教育质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伟.刍议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00(001):318-318.
[2] 倪振华,石蓉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9(33):2.
[3] 孙蕊.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浅析[J].才智,2020, 000(014):89.
[4] 叶秋燕.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索[J]. 2021(2012-34):61-61.
[5] 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14,35(2):6.
[6] 冯海丽. 新课改背景下广西羽毛球教育的实施情况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山西青年,2016,(02):153-154.
[7] 宋强. 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