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各类建设人才必具的素质之一。因此,加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应成为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其现状令人担忧: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从学校层面来说,作文教学不受重视。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地位,语文不如其他课程那么容易出成绩,在社会普遍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校质量的情况下,语文教学的不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作文课不上课表,泛化地存在于语文课程里,对作文教学的评价往往只从量方面来衡量,质方面难以操作,作文教学质量评估难以落到实处。
从教师层面来说,许多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关心写作的事,甚至对倡导语文教师写作有抵触心理。一则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搞写作;二则有畏难情绪,觉得文学写作难出成绩,更别说成为作家了。多数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我们的任务只是教学生读好课本,在考试中不要吃亏,写作在农村没有多大用场。
第二、教师写作能力亟待提高。虽然多数老师在学历上达了标,而在与学历相对应的能力上并未达标。教师们大多犯有眼高手低的通病。站在讲台上生搬作文指导之类的参考书上的“理论”“写法”,讲得也头头是道,可自己动起手来就犯难了,这样怎能教好学生呢?正由于多数老师缺少写文章的基本功,故而也最怕教作文,自然对作文教学敷衍塞责。
第三、缺少系统的、严格的写作指导与写作训练。许多学生只要一提起作文,大多都会面露难色。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或者例文泛读、佳作赏析后,学生还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处下笔,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勉强写出来的大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语序混乱,毫无逻辑和重点,犹如一锅大杂烩,再不然就是离题万里,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作文教学如此不尽人意,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一、学校要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是时间保证,写作课在课表上单列,做到时间保证,学校便于管理,也能解决作文课被挤占的弊端;二是加强作文教学的过程管理,规范作文教学行为,作文计划要以课标为依据。对作文的批改,不仅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要求,加强作文的批改管理力度,重视作文教学的反馈,加强师生的沟通。
二、教师要爱好写作,养成写作的习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写作是对语言艺术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探寻语言艺术的奥秘,从而深切体察语言规律和为文之道。教学中,单纯的文学理论只能让人纸上谈兵,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有一定文学写作体验的语文教师教起语文来,能够高屋建瓴、轻车熟路,这是再多的文学知识都无法代替的。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作家,他谈起作文教学来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刘国正先生擅长写作,他对作文教学有颇多真知灼见,给人以启发。假如一名语文教师爱好写作,养成了写作的习惯,甚至成了一名作家,那么语文教学将在他面前呈现全新的面貌。不会游泳的人无法教别人游泳,不会开车的人也只能教别人口诀。同样,一个不会写作也不热爱写作的教师,除去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一通外,还能教给学生什么?而如果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位写作高手,那么他应该身体力行,自己动手写文章,做示范,品尝写作甘苦,总结写作经验,探求写作与指导写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
三、加强写作训练与指导。许多农村学生或囿于书山题海,很难呼吸到社会生活的新鲜空气,也很少直面人生的真、善、美,假、恶、丑,加之农村学生阅读面狭窄,所以,人文素养自然缺乏,理性思考自然空白。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学生真正地认识生活,走进生活。
首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置身农村生活中,但对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的写出所见、所闻、所感。
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通常观察到的东西,不免芜杂、粗糙,所以,观察和分析又是密不可分的。不难想象,课本里许多优秀的记叙文,都是经过“观察分析”这个阶段才能写就的。《少年闰土》中对景物和闰土的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①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作者对深深印在自己脑海里的一个记忆的画面:月夜刺猹。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月夜风景图。
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简短的话,一丝不显露的表情,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掌握观察要领,提高观察能力,它不仅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目前农村学校必须改变作文教学无计划、少措施、盲目教学的现状,要按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的要求,全方位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作文指导和严格的系统的写作训练,而不是凭着兴趣,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即在识字、学词、学文教学中,始终把组词、造句、写段、谋篇、成章的作文教学渗透进去,按照听话、说话、写话、作文的训练规律,运用字词教学渗透法、典范课文引导法、师生写作实践法、美育激趣熏陶法等指导方法,切切实实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