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屡试不爽,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运用不灵活的现象,主要有以下问题。
1缺少适合教学训练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近年来,为适应现实斗争形势的需要,大力开展对广大公安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的训练,使之贴近实战,面向实战,加强了对各种案例的研究工作,公安部政治部组织编写了《警察查缉战术案例评析》,对警察执法战斗中的各种实际案例进行总结与剖析,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前期基础。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案例及相关研究明显地存在着不足:或者缺乏提炼,不能真实反映案例的事实;或者篇幅过于短小,难以支持完整的教学过程;或者案例的主题过于明显和暴露,留给学员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或者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离,引不起学员的兴趣,也难以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因此,对查缉战术教学训练而言,要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加大查缉战术案例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
1.1是要以国内外实际警察执法战斗案为取材对象,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的、常见的却又能够体现复杂性的两难问题
1.2是要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选案例
1.3是要让案例能提供人们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要体现出战术的复杂性、模糊性、变动性,能使不同发展状况的学员对同一案例都有话可说、都有话能说,切忌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来束缚学员的思维
2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案例教学对查缉战术学科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已很难满足这种需要,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必须明确的是,实施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负担的减轻,反而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一个优秀的从事案例教学的查缉战术学科教师应该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对案例心中有数,能理解案例中所隐含的成功与失败的方法与策略,能够驾驭基于具体事件的模拟实战训练和对理论知识的讨论。而现在的查缉战术学科的教师,具备这样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还是不多的。
3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案例教学对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学员的支持和配合。积极参与和主动协作,离开学员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
而长久以来,学员已习惯了在传统教学法的情形下依赖性地被动学习与训练,对于参与和配合可能一时还难以适应。而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一部分学员甚至会误以为教师是在投机取巧,从而对案例教学采取抵制的态度;也有的学员认为案例教学不够科学与严谨,他们更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惟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并对此加以牢固的记忆。对查缉战术案例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对需要个人发表各自观点怀有恐惧感,表现为无所适从,参与不积极。因此,在查缉战术教学训练中推行案例教学,更新学员的学习、训练观念和改变他们传统的被动学习、训练习惯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我们经过经验总结及教学实践,收集学员反馈,总结出案例教学模式
4.1选择与布置案例
教师首先要根据查缉战术每一阶段的具体教学训练目的,来精心选择案例,既要考虑到具有经典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又要注意配合案例分析教学不同阶段,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结合,在案例来源途径和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样化。教师除了要熟知案例的背景、事实、观点外,还要清楚案例所反映或蕴涵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以便能引导学员进行概括。确定了选题之后,在课前一周时间,把案例布置给学员。案例要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叙述,不要添加任何个人感情,将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所处的客观条件隐含其中。
4.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除课前认真做好案例及有关背景材料的搜集和选择、具体的模拟实战操作细节、讨论题的拟订、事前进行分组、分工等工作外,尤其要发挥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工作。先是采用启发式引导,介绍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激发学员的兴趣;继而逐步采用提问、反问等形式及时调节课堂气氛,拓展学员的思维,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注意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适时进行总结。课后要及时与学员交流,了解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学员的案例分析和预案的制定要认真、及时地加以点评。
5讨论
个人在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得到自己的见解之后,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由每位学员就案例所描述的警察执法战斗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作出现状分析和说明,提出解决的措施,重点阐述实施方案或策略的理由,并作出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然后,小组成员对此展开讨论。批评和补充。
为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讨论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人经验不断积累的场所,可以允许意见、冲突和争论,并非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根据时间和场地情况安排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由专人加以记录和整理,并准备在全班讨论中进一步探讨。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时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讨论为完成教学训练目标,教师事先有意设定的、而又未被学员发现的一些影响执法战斗效果的关键问题。
教师要明确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讨论,如何引导这些讨论的发生和展开,在时间上如何进行安排,并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以随机应变地引导整个讨论过程。对于学员的案例评析,教师要围绕案例给予必要的引导,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员的知识技能迁移和拓宽思维的能力,启发他们学以致用的创造意识。然后,组织全体学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
6总结评价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但总结的点不是对案例问题分析作出结论性意见,解决案例问题的决策方案是多元化的,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的总结应是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可提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对某些问题可以启发,诱导学员作更深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