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但写作的效果却难尽人意。问一些教师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许多老师多会这样回答:多看书呗!要不就是说:多练习,勤动笔。回答笼统而缺少针对性。写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运用文笔描绘客观事物、抒写个性情怀、展示思想境界、抒写文化构思的一门深刻而博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要掌握这门系统工程。它牵扯到写作者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而用写作系统论的思想来指导学生习作是教师应当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重大课题。
语文的文本教学既是教师日常授课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师讲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依据。语文典范的示范功用自不待言,语文教材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对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有着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是作家智力活动的结晶,因而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教材中名篇及名家名著应有尽有。题材包罗万象,从时间来看:历史的、现代的;从地域上看:中国的、外国的。从语文形式上来看:有文言有白话;从篇幅上来看:有长篇也有短文;从题材上来看:散文、诗歌、小说……名家名作的写作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学历代传承、外国名家名作的经验借鉴加上语文教师精心的备课指导,讲授写作技巧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语文形式以多年来一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演绎着。
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应该说相当强大。所谓的示范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写作初始阶段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从模仿到创新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教师的语文教学功夫下了不少,但收效不多,别说创造就是模仿也不能尽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更视写作为畏途。学生多年的语文学习却未能形成有效的语言及文学储备与知识积累。很多学生在习作中语言贫乏、概念混淆、思想凌乱、逻辑不清、缺少文采表现的审读性与情感美质并表现为思想的空泛乏味。语文教师的授课却难以在学生日常写作中形成有效的指导。
教学写作就要用宏观上的、大写作系统论来指导学生语文学习与创作积累。用写作大系统论来指导学生写作,从理论层面来研究写作,写作是一个巨系统。创作需要庞大的知识后续储备来支撑写作。虽然我们学生的习作不能看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但内在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做到指导学生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学会思考文章价值、学会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选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这是写作的基石,是学生培养学生写作情感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从写作小系统层面来指导学生写作,从微观上入手,从具体文章的分析入手,布局谋篇上下功夫,从可操作的细致层面来作具体有效的指导。
事实上,我们相当一部分在写作小系统层面上指导得多。在技巧上花费时间多却收效不大。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者从采集材料,运思加工,制作表达,直至修改定稿,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它是作者的智能、知识、意志、以及思想感情等多种素质、条件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写作者自己的勤学苦练,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写作课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写作的大系统呢?首先它需要有形象的语言表述系统、知识储备的应用系统、情感文章脉络的支撑系统、思维辨识的价值系统和艺术主客观审美的判断系统。这几个系统联系紧密,相互为用,共同为文章服务。这个系统是学生创作能力基石和创作的情感保障。
在实际的写作中,很多学生滥有形容词,尤其过多的使用华而不实的成语。写作是尽量避免用成语的,万不得已而用之。因为成语的概括性实在是太强了。作文要的是过程,而成语替代了过程,没了过程还看什么呢?比如:形容某处荒凉选用词语“一片荒芜”,那倒底怎么个荒芜法呢?莫不如用“野草高得小孩儿钻进去看不到人,野鼠在草丛里窜来窜去,野兔见了人直愣着耳朵,傻站着都不跑……这样一来不就有了荒凉的感觉了吗?有了好的语言这是基础。但相关的储备不足,仍然写不出好文章。
写作的背后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系统。史学、哲学、科技、教育、艺术等等,都要广泛涉猎。学生哪方面不足,教师就要指点学生补充欠缺的知识。这样驾驭文章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需要激情的爆发。文章主要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就要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来参与写作。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他们关爱社会,关心人生,关注生活的情感。有感情的文章才会真正的感染人打动人。
一篇文章有无价值就要看作者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哲学角度观察、从逻辑上分析,从事理上推断等等。文章思想上有深度也就有了思辨的价值。同时文章要给人愉悦的。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审美能力。从主观上,从描绘的对象上,发掘事物的社会美学意义。从而在写作时找到能充分表达情感和精神愉悦的、合适的、精妙的语言方式。
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广泛地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发现学生哪方面欠缺就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同时运用多种写作素材来指点学生的具体运思和布局谋篇。
解决了写作的大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还要从写作的小系统上,具体文章的写作操作上来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解决一篇文章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上的问题。教会学生正确审题、拟题、运思并编写提纲。比如有篇作文:倾听 。一个普通的文章,很多学生却不会分析究竟什么是倾听?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是耳朵在听?更重要是用心灵倾听!从而写作听出来的美,感动心灵的那种美好。
总之运用写作系统论来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刻苦的学习积累和写作实践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