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评价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的收付和实物资产的收发领用和保管制度,内控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企业资金和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另一方面是形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度,包括记录、计量和报告,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故审计工作的展开基础就是要了解企业会计在这两方面制订了哪些制度、制度本身是否完善且制度是否得到了切实的执行。故审计的初始工作要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获取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对其认真的阅读与分析确认企业提供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在制定时,在职责分工、授权执行、审核批准、财产保护、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绩效考核控制等方面是否合理、恰当,是否存在控制风险、控制环境是否良好。可以从这些方面考核、判断企业内部制定的制度是否既合理又切实可行,表现为企业运营正常。如果制度本身在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或是由于不执行制度而产生的弊端造成企业营运的不正常导致的损失,这些则是审计要考虑到的重要审计领域。如果在制度的制定上没有发现问题,则要选择制度中相关财产物资的条款和会计信息形成的程序,选择实际业务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判断内控制度规定了的,实际运行是否按制度要求做到了,这就是审计的符合性测试。专门分析、研究内控制度是否在企业的财产物资采购、储存、领用、生产和销售各环节及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得意切实执行。至此我们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借以判断内控制度在审计中的作用。首先要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合理与完善的,即制度本身不存在问题,这样可以说明制度的制定者具备相当的经验且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再次是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是按内部控制制度的程序规定执行的,并没有出现因为疏忽而产生的纰漏和人为串通避开制度规定而恶意侵吞财产的行为。比如工业企业原材料采购的付款,首先原材料采购是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要求提出且获得主管生产负责人的批准并与供应商签订了购货合同,材料运输到厂。经过仓库保管员依据合同、供应商发票进行数量验收、质量检查部门进行质量认证。此时财会部门依据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该笔采购业务的外部和内部原始凭证,包括购货合同、供应商开具的商品发票、运输发票、内部仓库部门的商品入库单、检验部门的质量验收单,并对所有该笔业务凭证的数量、质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地点对照购货合同予以一一核对相符,才提出申请按制度规定金额由负责人签名同意后,再考虑对本身有利的付款方式支付款项。上述企业财务部门的付款是完全依附内控制度的要求操作的,故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企业运营是按管理者预先的设定制度去运营的,所以评价结论必须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上是合理、正确的、执行是有效的。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审计中的作用
前述我们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且完善并得到有效的执行是现代审计的基础,其原因是。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减低审计的成本。通过专业人士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分析和判断,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内控制度制定是完善的、执行是有效的,这种看法使得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度高,认可由此形成数据的真实性。故审计人员是通过今年数据与上年相关数据对比和与同行业数据对比,框定企业当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数据的可信性。再以审计抽样方式对重点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审计项目确认到证实总体判断,得出审计意见。二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不完善或虽完善但执行不到位,在这种判断意见下审计人员就要把审计重点放在有缺陷的制度业务运营和制度完善但得不到执行的业务运营上。对这两方面的业务运营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使用价值的运营和价值运营两方面是否相符一致或不一致及其相应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样以获取得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对审计项目发表审计结论,继而汇总发表审计意见。但此种情况下的审计具体工作是大量、细致的,相对前面对内控制度的肯定,审计成本是大幅上升的。故完善且有效执行的内控制度可以降低审计成本。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审计过程的控制风险。固有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审计的检查风险,因为被审计单位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范内部的无意疏忽和有意舞弊事端的发生。审计在被审计单位内控的基础上通过符合性测试明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目标,使得审计的检查范围得以明确、审计的证据收集更加直接、审计风险得以控制,为审计意见的发表奠定基础。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数据形成的指标更具客观性和可比性。现代审计中不同行业的参数指标是审计过程中始终关注的风向标,比如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某一年度某一地区的实际税负率,在自身行业是处于一般水平、较高水平还是低于一般水平。在健全内控制度下得到的这些指标由于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税负率,这些客观指标可以在行业中进行对比,如处于行业一般或较高的水平,则该企业生产经营是基本守法的客观表现,如果实际税负率低于一般税负率,则预示该企业在收入和相应的计税成本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方面预示是审计的重点领域,要逐一核对销售收入、计税成本,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低于一般水平的原因,判断其实际税负率低于一般水平是否合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采取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证明其存在涉税事项,需要进行调整。
4)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危化物的运输、存储、使用和报废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审计角度评价企业遵章守法的情况,及时提出危化物安全生产的建议或整改意见。同样,审计人员要在了解和检查按企业是否按国家规定履行了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且评估是否合格,是否取得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危化物主管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是否参加危化物使用管理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企业往年危化物经营是否、使用是否出过问题。在此基础上取得并阅读企业有关危化物经营、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反映这个企业对危化物管理的相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的概况。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内控制度关于危化物及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和报废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
4.1 国家以法律的方式对危化物的内容范围、标准、分类、标志和危险特性进行了规范,首先要检查企业对危化物的分类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
4.2 要检查企业的危化物采购证数量与企业实际的危化物消耗数量是否相符,公安部门是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和日危化物消耗量核实企业一定时期每批采购证危化物数量,且核实消耗后再开下一批危化物采购证。这是要检查的一个环节。
4.3要检查企业内控制度中关于危化物运输的安排是否有专门的危化物运输车辆且该车辆是否符合危化物运输要求,并经公安部门核准使用,是否配备专职的危化物驾驶员。
4.4 在存储环节要检查存储的建筑物是否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经营场所是否符合工商管理部门的许可。国家对不同危化物要求进行隔离存储、隔开存储、分离存储;对大中型危化物货场和货仓与周边公共建筑、交通干线、工矿企业至少保持1000米间隔;对剧毒危化物存储要求执行“五双制度”,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管理是否到位;检查存储危化物的标志是否清楚,包装是否完好,容器是否适合,帐、卡、货是否相符。
4.4 在危化物使用环节,要检查内控制度关于双人发货和双人领用的实施情况,要通过与发货和使用人员的询问和现场监督落实制度的实施程度。其中还要关注的是每次领用的数量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检查人员从头到尾在现场看是否一个员工在使用、一个员工在核查,不同种的危化物使用是否正确,数量是否恰当,每次领取的不同种危化物数量是否使用完毕,如有剩余,是否办理“假退料”入库手续,危化物仓库的收、发、领、退数量与财会部门的收、发、领、退数量是否吻合。总体采购、存储、使用数量是否与危化物采购证数量核对相符。
4.5 检查内控制度关于危化物的报废处理环节的制度制定,对失效、过期等原因不能使用、需销毁的危化物、试剂、包装物、不得私自处理等危化物品是否有库管员填写报废申请,注明名称、数量、性质,属于一般危化物上报质检室、安监室审核后处理。属于剧毒危化物的,报请政府安监、消防、环保部门同意后,统一集中安排处理,并了解、询问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
4.6检查内控制度危化物的存储规定,是否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尤其是存储、运输酸、碱、燃油的容器要定期检查,至少一年一次。要审核企业是否制定危化物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有关部门获得认可,是否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组织事故演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制度执行,不仅需要一支综合管理素质高端的队伍,还要一支具备坚定执行力的基本队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表现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素质的高尚、朴实保障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企业自身经济运行顺利、安全和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在审计作为第三者给企业经济工作运行进行鉴证,对企业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安全生产法规和有效利用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事实,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审计意见的发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检验企业管理水平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现代审计实施的基础。
参考文献:1、注册会计师《审计学》教材
2、浅析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 谈劲 2014-3《中外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