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收录时间:2022-12-05 浏览量:811次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偏低,财务监管程度较弱。

第一,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意识。第二,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使得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难以贯彻落实推行应用。而且绝大部分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工作方面得过且过,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需求。第三,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弱化。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有些单位领导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出现干扰财务工作的事情。譬如财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一味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事,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认真执法环境,不能真正行使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最终导致本单位内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乏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第一,国家实行政府采购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监督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主要表现为: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长时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产权不清晰,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通过正常手续转送给他人,资产报废、处置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上报审批,审批后有的单位不能及时在账面上合理反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实物资产和财务账目核对不一致。第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财政补贴,一些事业单位购置前如果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预算,没有做出长期合理的财务规划,不进行明确的市场调查,使得固定资产随意配置、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重购置轻管理现象很容易导致购置的资产大量闲置,资产利用率的降低造成了固定资产浪费,资产价值会大大减损,不利于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改革,允许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多种渠道取得收入,以缓解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现象。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使用,导致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由于一些国有资产的违规使用而减损流失。

(三)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名存实亡

第一,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往往对预算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不能充分理解到预算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而且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编制时间比较仓促,不能全面掌握预算编制的依据,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第二,事业单位将编制预算作为向上级申请经费的依据,如果事业单位的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双方对实际经费需求了解不够,预算编制水平难以提高。第三,事业单位每年虽然编制财务预算,但是实际操作当中往往流于形式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并且支出审批制度、支出控制制度把关不严随意分配,导致一般财政拨款并不能专款专用,有些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占用财政拨款为事业单位职工谋取福利。另外有的事业单位经常修改预算,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和统筹性,使得预算编制成为纸上谈兵、名存实亡。第四,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管理的检查力度有待提高。目前财务方面的考核以及检查出台了很多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管理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但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突击花钱”的不合规行为依然存在,要求事业单位加强统筹安排,均衡安排预算执行进度,使预算支出管理流于形式现象真正落实到位。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事业单位自上而下要对财务管理形成应有的重视,领导队伍要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对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财政支出。通过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减少国有资产流失。财务管理工作者也应该多方面学习和了解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从业水平的培养,对于会计人员要严格把关,通过采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方式,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在选人用人方面领导要选派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的人员从事单位财务工作。另外,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的会计知识,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会计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其成为财务理论全面、实践经验丰富、管理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事业单位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执行计划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预算执行管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强化预算调控力度与预算执行责任相结合,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国家节省事业单位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落实政府采购的执行计划,如果事业单位大规模采购固定资产,应该使用招标投标的形式进行采购,这样可以减少采购经费,也可以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加强经济核算,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固定资产采购完成以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资产浪费现象的发生,要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按照规定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内部转移以及报废清理情况,加强日常保养工作以及维修维护工作,努力降低固定资产非正常损耗。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自身要对编制预算工作加以重视,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完成编制预算工作,而且要对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革,可以推行零基预算,合理运用财务指标对比分析,保证编制的预算科学、合理,能够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单位内部成立预算执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具体工作,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查找预算执行不均衡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第三,为了保证预算能够顺利执行,财政监管部门也要对执行过程进行适时监督,加大对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资金划归统一账户的检查力度。第四,国库支付中心更应该监督事业单位财务执行状况,保证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按严格按照规定的支出预算开展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审核预算单位每笔资金支出的合理以及合法性,最大限度的为国家节省财政资金,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务监管水平。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也逐渐建立健全并有效地运作,这需要财会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规定,强化管理意识,使财务管理活动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自主性、责任感,努力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管理职能,从根本上转变财会人员的理财观念,适应新时期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