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对策研究

作者: 收录时间:2022-12-29 浏览量:705次

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迈向信息化的过程提供了机遇,牵引着企业深刻改变经营和管理方式,并将成为企业取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面对21世纪的竞争,企业如何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机遇,增强企业的综合能力,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初始阶段,其经济效益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会成为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软需求”。目前,很多企业逐步开始了办公自动化的进程,但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同时,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前期系统论证不够充分,实施中更加关注某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单位、部门、条线之间各自为阵,同一个企业使用多种管理软件,造成“信息孤岛”林立。

众多管理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对信息需要多次采集和重复输入,造成重复开发和人力、物力、时间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由于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原本集成连贯的企业完整流程被分割开来,一方数据库的变化无法触发另一方同步变化,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无法实现电子商务、远程管理、决策支持等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这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但我国企业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普遍存在缺乏长期、系统、科学的规划。

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工作思路

首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战略规划必须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能够支撑企业战略实现。制定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为加强信息化能力提出基本准则和指导性方针,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需求牵引、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要研究国内外信息化研究成果及国外同类企业成功应用实践案例,结合行业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制定具有企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及总体思路。第三,内外并重。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促进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实现精细化管理,达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管理要求。通过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的资源,构筑企业之间的商务应用协同的全程供应链,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集成。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建议对策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各种应用系统进行实施和系统集成,而且信息化将对企业的组织形态、职能结构、业务流程、决策方式各方面都带来深刻变化。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逐步导入信息技术及相关应用系统,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审视企业信息化进程,总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

第一,强化企业架构,占领信息化占领规划的制高点。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核心是企业架构设计,研究如何将业务功能与需求映射到信息化系统,并为选择、设计、开发和部署企业所有的信息化系统提供一种符合企业战略和业务功能需求的平衡方法。企业架构可划分成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四个子架构。企业架构是全面的企业蓝图设计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营,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企业架构既是一种大型复杂应用系统经验的集大成者,又融入管理类、行业类、领域类等专业知识,成为当今高难度信息应用系统设计的指导理论。不但涉及信息化领域,而且将要推广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创建企业构架是为有效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管理变革的挑战。成功的企业是“架构”出来的,战略决定做正确的事,业务架构决定正确、高效地做事。企业架构有利于大型复杂信息应用平台的顶层设计,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企业架构从各业务角度分析信息的价值,为信息共享提供系统性的整体框架,为它的系统共享模式提供了设计指引。

第二,抓住关键流程,确立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支撑地位。

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抓住机遇,以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战略要从质量、速度、成本和服务等方面作为着眼点,集中企业资源来强化竞争能力。不管企业采用何种战略,信息技术都可以充当催化器或驱动器的角色。因此,信息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应处于支撑战略的位置。企业的信息战略是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服务的,信息战略目标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为制定正确的业务目标和策略,必须抓住关键的业务流程。信息战略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企业未来竞争要素和影响这些要素的关键业务流程,还应考虑信息技术支持要素和流程的可能性。信息资源整合和企业流程重组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横向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企业流程重组,帮助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充分挖掘业务能力,优化决策支持流程,有效支持企业决策。

第三,加强应变能力,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应变能力是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也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并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取得实效。现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化剧烈,用户需求日趋复杂,企业只有不断改革调整,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因此,信息化要具有很强的应变和促进变革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选用最经济、最简单和最易实施方案。加强应变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组织管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是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必须相互匹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时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变革,加速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层的高度参与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必要因素,企业最高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参与,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一定要抓住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机遇,做好信息化战略规划,增强企业的综合能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