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浅析人员素质与建筑工程管理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1-12 浏览量:702次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一直坚持的方针,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5要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中,“人”是最为活跃和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着其它4个要素的质量(自然环境除外)。

企业管理的专家们认为,企业制胜要有四个制高点,即人才的制高点、技术的制高点、产品的制高点和市场的制高点,而人才的制高点是关键。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践证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则是建筑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管理地位的代表人,工程管理的执行人,其素质的高低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具有本专业技术知识;二是工作有干劲;三是具有成熟而客观的判断能力;四是具有管理能力;五是诚实可靠,言行一致。简而言之,无非就是以下几方面:

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懂得项目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招标投标知识、规划设计等等知识。管理人员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准确地提出解决办法,果断决策,不断克服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工作有干劲,说到底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良好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没有敬业精神,即使他的个人职业能力在强,但对企业不认同或认同感较差,与企业所提倡的精神背道而驰,或者别有用心,最终必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20个字已可将职业道德概括的或者说表达的淋漓尽致,员工要诚实可靠,言行一致;员工要工作努力,有干劲;林林总总,无非两个字---道德。

三、战略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

所谓的成熟而客观的判断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有战略眼光,要有前瞻性,及时对即将发生的情况有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应对。做生意就像是打仗,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就是战地上各级指挥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项目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单纯而固定,干项目只要盈利就行,而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当前,建筑市场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不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而且还面临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竞争力,就会随时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企业能否创造出信誉、名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将决定企业的前途与命运。

四、营造企业文化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俗话说,“一级企业讲管理,人管人累死人;二级企业讲管理,制度管人烦死人;三级企业讲管理,文化管人管灵魂”。项目是大多数建筑企业的一级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是团队组建者、信念的传播者——即能够与员工建立起良好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沟通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向上的企业文化。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主动了解业主、监理、设计、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公司上层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想法,特别是业主潜在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应经常与项目管理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以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以建立企业归属感,创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确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市场、对员工,还是对变革创新等等。随着建筑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所承担的项目体现,因此优秀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应该有营造维护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宣传、引导企业文化蓬勃向上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机械设备、作业队伍等硬性能力都可以依靠市场获得,而企业的软性能力需要由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来体现,因而企业方对管理人员的选择便慎之又慎,只有对管理人员有信任感,才能把这个项目交给这个企业,因此拥有一批优秀的、市场信誉很高的且具有较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的经营阶段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结束语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质量的优劣,而项目的成败又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要求从业者具有对社会高度的职业责任。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的数额较大,建设工程任务繁重,加强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建设对提高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建筑产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