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2011年事业单位将逐步实行绩效工资。本文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根据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提出了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遵循薪酬激励的科学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要用好薪酬这一激励的手段,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还需要讲究一些原则和方法,以达到既节约人力成本,又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薪酬激励时需要遵循一些科学合理的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都是由财政拨款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部分收入是财政拨款,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担负着很大的包袱,而国家的财政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激励薪酬的设定要与财政能力相当,要考虑能为国家节约人力资本。
(二)公平原则。员工对薪酬激励机制感觉公平时会得到良好的激励并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工作的积极性;当员工对薪酬机制感觉不公平时可能会采取一些类似降低责任心、出工不出力等消极的应对措施,不再珍惜这份工作,对单位的亲和力降低。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所有岗位员工的职责以及市场上相应职位的薪酬水平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依照公平原则进行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
(三)目标原则。在薪酬激励机制中,设置一个一定的薪酬水平所要达到的某种激励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设置这种薪酬的初衷。比如,哪种水平的薪酬要使享受这种薪酬的人为组织做出怎样的成绩,要达到“酬有所值”。
4、弹性原则。保持薪酬激励的灵活性,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其优势在于它是一个以供求关系来平衡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在进行薪酬激励的时候,要掌握好固定收入和浮动收入的比例,并且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应与岗位的特点相结合。一般而言,岗位对组织总体的目标绩效影响越大,则该岗位薪酬的浮动比例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完善市场薪酬的调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
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设计中应引入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现代薪酬管理是将公平理论应用于薪酬制度,即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因此,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设计中要实现这三种公平。薪酬政策外部公平实现的关键是要为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岗位确定一个与市场水平一致的薪酬标准,要实现与市场接轨,就需要对市场薪酬进行调查。薪酬调查是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各种组织运用某种正常途径,将从企业或个人处所获得的有关薪酬的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得到的结论可以用于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吸引、激励和保留有价值的员工。
三、完善以岗定薪的基本薪酬制度
首先,在单位机构中设置工作岗位和明确岗位职责,在基本薪酬中要保障岗位薪酬和岗位在单位整个岗位系统中的相对价值,不同的岗位实行不同的薪酬,要通过岗位体现人才价值。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对每一类岗位都进行严格的岗位评估,根据各岗位对单位的贡献大小,难易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单位中的各个岗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岗位等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个岗位的薪酬级别和相互之间的薪酬之差。
岗位是一个组织中最基本的细胞,是根据组织目标而设置的具体的单元。每个岗位都应该有非常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和职责范围,更重要的是各岗位上的“事”是由“人”来做的,那么,“识事”和“知人”便成为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岗位分析就是通过岗位说明书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条件、职责范围以及任职者的资格条件作出详尽的说明。因此,实施岗位管理,是人尽其才的管理基础,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环节。目前事业单位涉及到的工作岗位种类繁多,而统一口径的工资制度明显不能体现所有岗位特点和要求,而要借鉴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岗定薪,打破平均主义。在岗位中体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参与到收入分配中去,实行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分级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通过建立公平、合理和有效的薪酬体系,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提高人才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配合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
首先,做好绩效管理循环。要使绩效薪酬制度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做好绩效考评工作,保证绩效考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于在本岗位中作出突出业绩的要给予合理的回报,必须充分拉开差距,在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注意的是,绩效考评不是鼓励的考核工作,它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做好绩效考评工作必须做好绩效管理循环。其次,建立科学客观绩效考评机制。当前,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核方法,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实用性强、适应单位特点的绩效考评机制,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一是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对员工以及管理者的考核一般应包含三个方面: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应该按照合理的权重来设计三方面的考核指标。工作态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敬业精神、进取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等;工作能力主要指知识、技能、经验、组织力、判断力、领导力、计划力、协调力、执行力等;工作业绩是指所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完成工作目标的质量与数量,工作业绩的改进程度及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二是考核方式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增强考核的操作性和准确性。三是考核结果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
总之,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士气,保证事业单位具有竞争性,能够吸引优秀的、符合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薪酬激励,将单位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相结合,促进事业单位的利益和职工的利益,单位的发展目标与职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最终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