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学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各项指标,使学校体育教学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以本学院为例,被调查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74%,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只有39%,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反思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我们为何不尝试让学生个性自由挥洒体育课堂呢?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学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
二、 对体育课个性化教学概念的理解: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国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
体育课个性化教学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
三、体育课个性化教学的特征分析:
(一)公平性。体育课个性化教学是真正的公平化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一刀切的、统一进度的体育教学更具公平性。
(二)主导性。体育教育中,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 离不开教师的施加各种因素的导引,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目标下的活动,有内容框架的活动,有各种评价的活动。
(三)多样性。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块的构建、体育课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体育课目标之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四、体育课个性化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学生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学生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学生们性格各异,在课上表现及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学不是盲目的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但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斥责与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二)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兴趣分组、性格分组、友伴型分组。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三) 改革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 。要改变过去那样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四)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教学落实到行动上,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
(五)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师生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
(六)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现在体育课教学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赵立.体育教育教学模式问答[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王爱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