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的使用频率极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的经验有限,自学能力差,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领悟更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效果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教学领域,它较其他阶段的教学而言具有更突出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首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限,他们能否理解和接受决定着提问的价值,因此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和提出问题要遵循的原则性问题。其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受小学教育“人生奠基功能”的制约。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除了纯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以外,更重要地承载着对学生的这人格塑造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职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更需要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对问题的巧妙的设计。同时,小学生正处再发展中,个人兴趣尚未形成,做事的方向性和坚持性也相对较弱,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影响,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力的形成上、还是人格的塑造上都更依赖教师。教育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小学生的发展的不稳定性等等诸多因素,都难以避免地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影响因素在,制约和决定着提问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落实工具性,把握课堂提问的本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承载着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尤其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都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得以实现。对当前教学内容的研究中使我更加认识到,教科书的知识安排,教学的重点与《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年段特点是十分切合的。低年级以字词学习为主要任务;中年级过渡到句段,开始关注理解能力的发展;高年级侧重篇章的理解,关注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安排具有阶段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课堂提问要掌握教材知识的层。如低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字音、字形、字义都要有所了解,形近字、成语、运用等也要关注,在学习《盲人摸象》一文的生字时,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习“恐”
师:这 5 个盲人都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心里都非常着急,谁都想去去摸摸,可文中用到了一个成语,找出来。(争先恐后)
(1) 读词语。
(2) 解释词语: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3) 试着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师:默读课文,用“------”划出 5 个盲人分别摸到了象的什么地方?(帖子卡词语:牙、耳朵、腿、肚子、尾巴)
学习“腿”
(1) 读一读。
(2) 怎么记这个字?
(3) 说说带有“月”的字:肌、肝、肚、脚、脸等
简单明了的问题直接指向相应的基础知识,强化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一课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识记、训练、巩固,夯实语文基础。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感知,则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将问题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再从学生的理解出发,将关键问题分解成为一个个指向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问题群,通过问题群将文本内容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根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师提问,承担着为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奠基的责任,只有关注课堂提问的根本任务,才能使课堂提问的价值得以发挥。
(二)凸显人文性,升华课堂提问的魂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它承载的任务绝不仅是为了能实现生活中的交流,而是为了使学生能满怀人生的奋斗目标、充满人生的自信和幸福感地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世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要关注文本内涵,借助创造性提问带领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词句、篇章的品读,触碰文本的精髓,感受世间美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精神。渗透文本内涵,熏陶感染学生是涉及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级目标,使课堂提问的终极目标,因此要预设有梯度、有跨度的问题或把握课堂上的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哈尔威船长》一文的教学设计中就能充分感受这一点。
师:就是这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却又很快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我就打死他!”船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道命令的?
师:(板书:不可开交)(如果不下命令可能会死更多的人。因为当时船上更加混乱,容易造成踩踏。)现场有多乱,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知道的?“一窝蜂、像疯了似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啊?(一窝蜂、你推我搡、猝然而至、像疯了似的、不可开交)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面对死亡,求生的本能让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想第一个上救生艇,片刻不敢停留,只想逃离这死亡之船,那是怎样一番疯狂的情景啊!老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看一看能不能在你的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混乱场面!
师:看一看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播放课件)大家是怎样不顾一切的逃生啊!谁来试一试?抢前一步就是生,落后一步就是死,谁肯最后?再来读。
师:离沉船还有多久?仅仅 20 分钟后“诺曼底”号将不复存在了!就是在
这最危急的时刻船长做出了大胆果断的决定——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我就打死他。还不够坚决果断,谁能更坚定?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有人敢违抗命令,船长一定会打死他的,再读。
师:看似不尽人情的命令,实际是在挽救人们的宝贵生命!多么及时,多么果断?同学们,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对,这是位机智果断的船长。(板书:机智果断)这不容违背的命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指着板书)……成就了船长伟大的灵魂,更穿透了灾难的阴云(擦去乱作一团),打破了死亡的恐慌(擦去不可开交),引领着人们生存的方向。设计者以层层深入的提问,将学生带入到对船长伟大精神的感悟之中,此时“你推我搡、猝然而至、不可开交”等词的理解固然重要,但为学生树立精神的丰碑、为人的楷模则更有价值。而此时教师的提问则应该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山峰,又有一个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
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还表现在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就如前一案例中学生对于哈尔威船长的品质认识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说他临危不惧、有的说他舍己为人、有的认为他机智勇敢,有的认为他具备多种品质,其实这些理解都是正确的,只是不同的人的认识能力不同罢了。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以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的创造性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表达对文本材料的独特感受,当然,教师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订正。
通过实践探索,我深深感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是个难度极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不可控性以及诸多的干扰因素。尽管如此,源于课堂教师提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对学生发展的重大影响,广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者还是不折不扣地奋斗在求索的路上。真诚地期待更多同仁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期待更多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诞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添光彩。
【参考文献】
[1]姚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 2009,(02)
[2]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04)
[3]郭玉芹.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 ,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