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奏响阅读期待的四步曲

作者: 收录时间:2022-09-22 浏览量:725次

一、猜课题,唤醒阅读期待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能够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题,巧妙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当一篇课题出示时,让学生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如果是你写,你又会写什么呢?课前的这样的表达训练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窃读记》中,当老师出示“窃读”时,让学生猜:听过偷窃,窃笑,窃听,听过“窃读”吗?

生:偷偷地读,悄悄地读书,暗地里读书,私底下读书,不让人知道。

师: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可能是父母不同意他读,怕影响学习成绩。

生:这本书太好看了,上课时偷偷地拿出来读。

师:这都是你们现在的感受。现在做个调查,统计一下,你们家里的课外书。同时谈一谈现在的阅读方式有哪些?

在猜想与交流中,学生初步体会到作者那个年代阅读的不易。这篇《窃读记》,就是主人公因为贫困,而用尽办法到书店里看书,但是不买书,就是“窃读”。因为阅读经历的不同,学生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读书的,中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把期待转化成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去。

    二、读文本,诱发阅读期待

“文本品读”就是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在阅读中,走近作者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教学《窃读》记中,抓住文章的特点——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让学生领会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出示这样的导读提示: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用不同的线画下来,多读一读,并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这种滋味好受吗?”在学生的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两个句子: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把“我”这样娟秀的小女孩比作一头饿狼合适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想象一下,“我”当时会怎样读书?这样的读,就是“贪婪”地读着。

      ②“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中,“我”的动作传达着怎样的意思?“我”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可以用哪个词形容?(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表里不一、口不应心)这几个词合适吗?为什么?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心理?

这样的交流,启发了学生迫不及待亲近文本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把“阅读期待”转化为“期待阅读”。,在读中学生“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寻找“美好的心灵的远游,”让学生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转瞬之间,学生们即被老师“牵入”了文本,继而便有了共同的目标,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展示了思维个性化,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或细节的理解也会更到位、更透彻,真可谓简洁、巧妙、高效。 阅读期待提倡多元化,这样更能够带动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潜心品位课文。

 三、悟情感,在期待中升华

一篇好文章读起来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学生对课文情景发展的期待,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主人公,见作者所见,闻作者所闻,思作者所思,真正与文本、作者同呼共吸,融为一体。

    《窃读记》中因为体会了“我”读书的困难,感受到他们读书与我们现在学生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比比我们的不同,用“我来和你比读书”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的精神内涵通过语言的表达得以体现,让精神与言语达到同构。也明确地知道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况。再用“窃读苦,苦在惧怕,苦在艰辛,而女孩依然窃读如故,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她酷爱读书,但又无力购买!这样的引语让学生用“小女孩,我对你说……”来说一段话。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精神经历了一场洗礼。

生1:“从我幼儿园起,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书,我不用像您那样窃读。冬天很冷,我可以坐在温暖的床上读。”

   生2:“午后,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边吃着零食,边看书,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地惬意呀!”

   生3:“我经常到学校图书馆看书!那儿的书真多呀!每天的阅读半小时我都觉得时间过得那么快,要是时间能停留该多好呀!”

生4:“窃读的小女孩,我对你说,我要学习你的这种爱书的精神,用无穷的知识来丰富我的课外活动,多看些课外书,就能多写一些好作文,就能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就能丰富我的知识。”

朴实而稚嫩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这正是想象引发了阅读期待,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丰富阅读期待,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有自己不同的体验,让学生对文本的产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四、写补白,激活阅读期待

课文补白能为课堂创造无限精彩,是拓宽阅读的有力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咀嚼文本,挖掘出作品独具匠心处,再次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热切地期待中去找根据、去细琢磨、去深感悟,再现学生的创造性。如《窃读记》中的中心句是: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啊,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下书,离开这家书店,再走进另一家;为了隐藏自己的时候,她会紧贴在某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是女儿;在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的时候,她会不时地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她的心里在高兴地呐喊着:“大些,再大些!”在充分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补充《窃读记》原文,如写一写: “我”被店主赶、羞辱,感受到当时穷人读书的不易,深入感受那种“偷偷”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少作者对读书兴致的影响。

总结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身智能提高的发展观。教师只要利用合理,引领得法,必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阅读,享受高效的阅读课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