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务求平实胜过标榜大义—“谋事要实”

作者: 收录时间:2022-07-21 浏览量:979次

    一、“实谋事”的价值概说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割地称雄,残民以逞。因此,诸子百家都号召仁义,许多仁人志士皆出来倡导效法上古圣君贤相天心仁爱,以仁心仁术治天下。但无论是哪一种高明的学说,哪一种超然的思想,都只是只有空壳的口号,用之既久,倒还产生了相反的弊病。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大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当今社会,这种满口“马列主义”实则“淫乱腐败”的“吃人”官员频频出现,人民深恶痛绝。针对这种情况,2014年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谋事要实”的要求。

二、“实谋事”的意蕴阐释

谋:策划、深思熟虑,是一种思想意识活动。谋事,就是深思熟虑地谋划主意、事业,形成正确的思路。谋事是干事、成事的奠基石。《论权者谋.谋事篇》讲:世事万种,权者纵有天贤亦难善万事。是以,领导干部必须会谋事。其又说:谋事必循于六事:定势,定势犹备子,势定则方寸不乱。探情,探情犹料敌,情明则策向不偏。谋局,谋局犹布弈,局成则利欲不惑。集智,集智犹参计,智广则行计不失。精事,精事犹算子,事精则诸事不漏。策交,策交犹乱神,交畅则谋事不阻。综上所述,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三、“实谋事”的权者之行

“谋事要实”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就是要:

(一)谋“时空之实”(定势、谋局)

1.谋“天时之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尊重规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选择。领导干部必须将自己的工作事业自觉的融入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大局中。所谓“时势造英雄”说到底实则是英雄本身拥有长远的洞察力和理性的大脑,能够正确地把握大局,利用时势登上历史的舞台。当他们发现事业误入歧途时,不会坐困愁城,而是果断的采取行动,想方设法摆脱困境,拨乱反正,把事业带上正确地道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蒋介石几十万大军重重包围的时候,毛主席果断的站了出来,重接红军指挥权,采用声东击西,飘忽不定的战术迷惑敌军,从而掌握了主动。这就是领导干部的不可替代性。领导干部理应站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谋那些涉及全局性、倾向性、普遍性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之事,为民解困。策划那些便于转化成果、党和政府便于落实之事,为当地发展分忧。

2.谋“地利之实”。

一般来说,为“官”者都容易骄傲,不肯轻易低头,这是“官”者的通病。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找上几个人儿,出上一个题儿,关上窗户门儿,作上一篇文儿”,何以解决实际问题?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直接用其他地区实践而来的理论“本本”解决本地改革和转型问题的“拿来主义”是错;幻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得到“一劳永逸”的发展方案的“本本主义”是错;用自己的主观意志、主观想象和过去的经验代替对人、事的具体考察的“教条主义”等等都是错,贻害无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以,领导干部必须走进基层、深入群众、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靠前指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是千篇一律,不是华而不实。

二、谋“勤学之实”(探情、集智)

1.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跨“不会”之障碍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自觉,决策的精确立足于时政的把握,工作的能力依靠知识的积累。“不会”主要表现为“阿斗无能”。对于他们是“口中念念有词,脑里空空如也,手上一无所有”,不知何为谋事何从谋事。思想不敏锐,思路不开阔,思考不深邃,思辨无功力,学习不深、视野不宽、心浮气躁、合作不好,理论功底浅薄,知识结构残缺,政策水平不高,总体无谋篇,措施无布局。不会谋事的领导干部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时代需要一批能率领思想大军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干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夸“不会”之障碍。著名的古希腊大哲学家socrets学识渊博,然而他从来不会自满,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一个人到了这样的成就还能谦虚如孩童,真是难得。

2.虚心求教善集大众之智,跨“不敢”之障碍

“不敢”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讲话隔靴搔痒,决策瞻前顾后,工作缩手缩脚,对困难望而却步,对未来信心不足。“怕”字当先,诸如怕出错误、怕上级责怪、怕同事嘲笑、怕下级疑惑;“不”字为本,诸如不敢试、不该闯等等。因此要加快发展,就需要虚心求教善集大众之智,在信息化时代,虚心求教不仅仅是指向领导、同事、长者、群众等个体请教,更要借鉴和求教团体、他地、网络等等。为正确决策做准备。宋濂,官拜翰林学士,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在当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到了成年,想学到的东西更多,向百里外的老师去求教的时候,要背上书籍和行李,爬过高山,越过深谷。那时天气寒冷极了,刮着大风,飘着大雪,脚下的积雪有好几尺深,脚上冻裂了口也不知道疼。等赶到老师家,冻得四肢僵直,都动弹不得了。宋濂的求学精神在将近千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三、谋“策交之实”

现在有许多领导干部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尤其是不尊重下属、群众;凡事凭主观臆断感知,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独断专行;为了谋取组织发展或个人利益所需资源和政策而不惜做“一锤子买卖”。久而久之这些领导干部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以致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祢衡,天下奇才,然性情急躁、傲慢、怪诞。当时的许都名流云集,有人劝弥衡结交司空椽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一用;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纵观一部三国,祢衡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他的狂傲,却足以“独步天下”。狂得张牙舞爪,狂得无所顾忌,狂得令人侧目,狂得恃才傲物,结局可想而知,腐儒舌剑,反自杀矣!最终为黄祖屠杀时年仅26岁。

故而,领导干部要以绩助政而谋扶,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决策不搞“一言堂”;尊重党的领导地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忠心不二;尊重领导、同事、下属、群众,力戒以个人的感觉兴趣、主观意志、情趣偏好为尺度来看人待事。

四、谋“精事之实”

管理者“差之毫厘”的失误都会导致“谬以千里”的恶果,比如毛主席对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失误导致了文革灾难。司马光曰:“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行路之人,大石易过而小石易绊。细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境界。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心修炼提升。同样,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命运的偏旁部首,决定着事业和工作的成败。是以:在确保方向正确的情况下。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细节才是成功之母、卫冕之王。

总之,实谋事、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