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一直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绩效考核重点,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反腐败工作中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由于思想认识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工作缺乏防范腐败发生的具体措施,制度执行力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党性原则观念不强、利自思潮泛滥、贪污腐败、权钱交易、作风堕落等违法违纪现象频繁出现,屡禁不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一、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是有个别企业领导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言行、表里不统一现象。有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安全生产经营和执行廉洁自律过程中,重生产经营、轻政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认为是企业只要生产经营抓好了,各项生产经济指标上去了,安全生产没大问题就万事大吉,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上层的事,把其视为附属品,存在“会议重要,操作起来次要”的现象;这种管理思维和理念或多或少加深了企业经营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错误认识,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乏力,建设体系形同虚设,这是目前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广泛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是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上流于形式,存在执行力不强的现象。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要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制订相适应的措施来做保证,做到行为有规范、办事有准绳,使其在要求的范围内活动。但目前存在制度操作性不强,宏观强而微观弱,只重形式不重实际内容。一些内容该有的没有、该具体的不具体、该量化的没量化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主体缺位,且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是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在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与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大多数企业自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以来业认真抓了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积极主动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带头贯彻执行“一岗双责”,并取得较好效果。按照规定和要求虽然制定了与责任制贯彻落实相配套的制度,但在考核的具体操作、内容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导致“谁分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形同虚设。
二、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当成一种政治行为和政治需求,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使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在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有,权为公而使,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情况发生。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和对监督工作的认识,正确认识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积极支持监督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
(二) 增强纪检监察部门的执行力和权威性,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纪检队伍活力。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国有企业的专门监督机关,要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者的责任感、业务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把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转化为公司决策监督的法定监督,使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使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企业中“有位、有为、有威”。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监督机关要正确处理管理与监督的关系,要监督但不包办,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和依靠各有关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监督部门要资源共享,集中智慧和力量,形成监督的合力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制度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加强廉政监督、健全制约约束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建立和完善党组工作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减少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要坚持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研究讨论,而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要重点深化企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行“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对涉及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职工收入分配等,该公开的都要公开,不能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真正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行为操作有规章、运作有规范。总之,要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的监督机制,为监督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