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浅谈构建预防腐败风险机制

作者: 收录时间:2023-04-12 浏览量:668次

腐败风险点源的排查、分析、评估与防控,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要素。为更好地将惩防体系植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依照体系标准,将惩防体系建设与内控工作同步推进,初步建立了腐败风险防控机制。

一、实施风险点源排查,完善腐败风险防控基本要素

全面实施腐败风险点源排查是建立腐败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分析近年来发生在石油系统的典型腐败案例,针对权利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建立风险排查制度,编制《风险事件汇总表》。参照近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制度规章,结合实际,围绕岗位责权范围和人、财、物、事四项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组织人事等三个方面,系统排查风险点源,通过在风险源的确定、风险源表现形式、责任部门、措施、措施类型、制度(法律)依据等6个方面的排查、分析,形成三个要素级别。分别列为重大风险要素、较大风险要素和一般风险要素。

二、加强风险点源识别,全面分析腐败风险形成原因

对风险点源逐项识别和归类,归纳为制度机制、业务流程、岗位履职和职业道德等4类风险,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和风险点源的识别,全面分析腐败风险形成特点,总结归纳出四个主要成因。

第一,制度机制确立的科学性、合理性,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职务腐败现象的主要根源。如:某石油化工总厂能源房管中心龙凤能源监察大队监察员李某,私自将盖有现金收讫印章的空白票据留下,收取购房款及“好处费”装入个人腰包,时间长达六、七年之久无人发现,到2006年案发后,其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以此为鉴,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出现漏洞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成因,制度机制风险便成为低频高发的腐败风险因素,归纳为重大风险要素。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日渐完善,体制不断健全,面对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机制的建立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二,业务流程缺乏有效制约制衡极易造成管理环节出现矛盾,因而会形成业务流程风险,与制度机制建立完善密不可分。在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中,因计划下达、合同签定等业务流程方面发生问题频次较高,易形成违规违纪现象,可视为较大风险要素。

第三,岗位履职和监管不到位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高频低发的风险源,属于岗位履职风险。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的施工、验收过程,对工程项目不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和检查,而造成损害公司利益等,属履职行为不规范和岗位监督不到位形成的腐败风险,因该项工作频次较高,涉及部门广泛,监督部门多,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所以可视为一般风险要素。

第四,职业道德风险,外因是环境,内因是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重大风险要素。从某石油指挥部物资供应处陈某受贿案中看到,一个曾经深得组织的信任和职工群众认可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担任该指挥部物资供应处非金属科副科长、科长的短短的两年时间,非法收受供货方业务员回扣166.7万元。通过案例分析,一个曾经拥有着良好道德品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职务的变化,终究没有能够抵御各种手段的拉拢、利诱和腐蚀,最终演变成为拜金和贪图享受的腐朽之躯。分析内因,告诫我们: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贪欲、贪欲缘于思想。所以切实加强对广大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形成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风险评定标准,科学做好腐败风险评估定级

    通过对风险点源的识别与腐败案件剖析,针对违反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组织人事及监督管理制度、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根据可能发生风险的高低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定级。由高至低初步形成4级风险评定标准:A级风险,容易造成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可能出现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B级风险,容易造成比较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党纪政纪处分的;C级风险,容易造成一般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实施组织处理的;D级风险,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的。

   四、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健全腐败风险防控机制

针对风险点源的排查、识别与评估,结合石油企业实际,研究并制定制度约束、警示教育、效能监察、风险预警四项防控措施。按照哪个部门制定制度,由哪个部门负责约束的工作要求,逐步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形成纵向层级管理、授权制约,横向流程控制、平行制约的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制度约束防控。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健全完善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形成纵向层级管理、授权制约,横向流程控制、平行制约的制度防控机制。在决策过程环节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监督、考核制度执行力,同时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组织人事及监督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分别建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在监督检查环节形成上级检查监督、同级横向监督、下级职能监督的监督管理网络,并建立了网络举报系统,设立网络电子举报信箱、录音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建立群众监督员制度,在企业内部各个领域聘请1名普通员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监督员,畅通职工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让员工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

二是警示教育防控。通过以 “创先争优”、“读书思廉,明志修德”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内心深处抵制腐败、预防腐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扩大反腐倡廉教育覆盖面,在企业内部报刊中设立反腐倡廉专栏,刊载相关制度、法规知识。建立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定期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理论及法规制度,定期开展党纪、政纪条规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实现制度化、经常化。

三是效能监察防控。通过对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及薄弱环节、重要事项等项目的立项、监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发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和纠正,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防控腐败风险的目的,进一步推进依法依规治企。监察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根据项目特点,灵活运用检查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质量;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是风险预警防控。针对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现的“四级”廉洁风险,分别实施提前告诫、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惩处问责,及时避免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依据人、财、物、事四项权力运行过程中评估的ABCD四级风险,对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的D级风险,采取提前告诫预警;对容易造成一般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实施组织处理的C级风险,采取警示提醒预警;对容易造成比较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党纪政纪处分的造成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B级风险,采取诫勉纠错预警;可能出现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A级风险,采取惩处问责预警;从而实现腐败风险防控的治本作用。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
 
职称之路-在线客服

期刊发表、加急发表、论文查稿

请点击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