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入和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这个观点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虽然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出现与生产经营管理结合得不紧、深入得不够的现象。面对金融危机和生产经营任务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政工干部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围绕”、“贴近”、“服务”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另一方面又感到放不开手脚,打不开局面,找不到深入进去的途径;而管理干部又常常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帮不上忙,在特殊的急难任务面前借不上劲,不了解政工干部整天在忙些啥,甚至认为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照样运行。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入生产经营管理上存在误区,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从思想上整合,解决好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问题;从工作上结合,解决好深入管理的方法途径问题;从体制上融合,解决好“两手抓”的条件保证问题,从而更好地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
在思想上整合,从深层次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是解决“深入”问题的重要前提
思想整合就是把不一致的观点或认识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思想整合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
——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看“深入”的重要性。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一致的。
——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看“深入”的可行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其特征是把人当作企业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企业最生动、最重要的因素,把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作为办好企业的指导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人是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共同的工作对象,都是把解决人的问题放在首位。
——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活动的有机构成看“深入”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不可分离的客观存在原理告诉我们,企业思想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同属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构成,都是为完成效益目标服务的要素和手段。
解决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不仅仅局限在以上三个方面,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上来,出现误区是正常的,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学习,整合思想,统一认识,从深层次上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深入企业管理打开畅通之门。
在工作上结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是解决“深入”问题的正确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深入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要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从生产经营管理的矛盾中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课题,从生产经营管理的规律中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推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油田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深入进去,发挥作用的结合点很多,如在中心工作上,把经营决策者的工作思路转化为职工群众的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发挥好宣传鼓劲作用;在深化改革上,针对改革触及到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各种矛盾和思想问题,宣传方针政策,稳定职工队伍,发挥好释疑解惑作用;在企业管理上,通过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抓住人的因素,解决倾向性的问题,使企业管理由一般的管人理事向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发展,发挥好先导拉动作用;在利益分配上,针对市场经济重利求利诱发的金钱驱动心理,客观地把人的精神需求与必要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调动职工的积极因素,发挥好精神激励作用。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渠道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做到“深入”两个字,还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经济活动内在地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简而言之,做到两者之间在工作运行上的五个同步。
在目标任务上同步。就是把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从任务的提出、内容的选择,到工作的实施、效果的检验,都紧紧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从源头上实现二者的同一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引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层领域。
在工作运行上同步。尽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但决不能陷入到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去,而是要设计出与经济运行相—致的大载体。如辽海集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载体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会贯通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在管理程序上同步。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分析研究,同时部署要求,同时检查指导,同时总结提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并轨成一个管理体系,深入经营管理就有了可靠保证,既减少了额外的程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方法手段上同步。综合运用教育的、管理的、法制的手段,抓好队伍建设。离开思想教育的管理不会是成功的管理;离开管理的思想教育不会是有效的教育;离开法制保障的管和教同样也是没有力度和深度的。必须坚持“一靠教育,二靠管理,三靠法制”,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守之以规,绳之以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产生综合效应。
在考核评价上同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具有间接性、潜在性、长效性、综合性等与经济效益显著不同的特点,不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务虚不务实,也不能认为经济效益上去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搞好了,而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与行政考核一道进行,综合评定,既要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业绩,更要看产量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达到理想的考核效果。
在体制上融合,创造有利于“两手抓两手硬”的必备条件,是解决“深入”问题的基本保证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主张,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深入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的实际来看,职工的许多思想问题是由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引起,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而不应出现类似“行政管发奖、政工管思想”的“两张皮”现象。从生产经营干部所处的位置来看,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直接性,可以对在决策、管理、生产、分配中随时出现的思想问题,不经转手直接去做。二是针对性,由于经营管理干部直接组织指挥生产,对职工的思想反映发现快、感触深,开展说服教育更及时、具体、实在。三是有效性,行政干部有生产经营管理权,把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去处理,效果更明显。
创造“两手抓”的必备条件,要从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分割为“两条线”的倾向做起,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一岗两责”,把管人管事管思想从体制上融合起来,把两条线拧成一股绳,真正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实质要求。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良性机制,赋予政工干部和管理干部“一岗两责”,要构建“大政工”网络体系,实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