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研究

作者: 收录时间:2022-10-13 浏览量:1002次

  作为典型的消化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肠道功能障碍所致,而临床一般表现为腹部痛感,同时具有慢性不规律排便问题,大便难以成型等等。而且经常与一些其他并发症同时出现,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给病患的生活带来严重的阻碍。此外,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选择西医治疗,虽然见效迅速,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该病病因极为复杂,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可以分为腹泻、便秘及混合类三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就此,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医的便秘型肠易激病患92例展开积极的治疗,并且获得较大的成效,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医便秘型肠易激病患9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基础检查,且完成病情确诊,然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均为46例。其中研究组包含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18-58岁,平均年龄(38.9±15.8)岁,患病周期为2~17小时,平均周期为(7.9±1.7)小时;而对照组病患包含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20-57岁,平均年龄(39.2±14.9)岁,患病周期为1~16小时,平均周期为(8.1±1.5)小时。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患无论在年龄、患病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患均予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基础治疗,而基于以上基础,对照组病患配合口服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展开治疗,即选择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浙江京新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服药周期为每日3次,每次5mg;治疗14天后,以口服红霉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具体方剂包含:柴胡9g,积壳10g,木香、陈皮等各12g,白术15g,炙甘草6g。若病患存在气虚问题,则加入太子参15g及槟榔9g;若病患出现肝气郁结问题,则可加入青皮12g;若出现腹部疼痛,则可添加炒延胡索15g;出现腹胀痛,则加入紫苏10g。服药规则为以水煎服,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400ml左右。所有病患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每个月日完成一次复查,以便于调整用药量,治疗一个月后,以随访方法统计治疗情况,计算整体治疗有效率 [1]

1.3 纳入标准

     本次治疗纳入依据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2]。将以下症状病患纳入到诊断范围中,即大便干结,排便费力,胸胁痞满,腹中胀痛,暖气频作,头晕耳鸣,心烦少寐,腰膝酸软,舌红苔白等等[3]

1.3判定标准

本次调查研究的疗效判定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展开,即显效: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患的腹痛、腹胀、大便干结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恢规律性,排便无障碍,每周排便频率在5次以上;有效: 病患腹痛、腹胀、大便干结等主要临床症状减轻或缓和,大便偶尔干结,排便无障碍,每周排便频率为3~5次;无效或恶化:病患腹痛、腹胀、大便干结等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严重,排便存在严重障碍。整体治疗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各组总例数×100% [4];不良反应率(%)=各组不良反应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病患治疗情况对比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6例病患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62%;而对照组46例病患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8.26%;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一:

表一 研究组、对照组病患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整体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46

18

26

2

95.62%

对照组

46

14

22

10

78.26%

P值


P<0.05

2.2 两组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46例病患不良反应率为4.38%;而对照组46例病患不良反应率为21.74%;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如下表二:

表二 研究组、对照组病患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

过敏反应(n)

肠胃不适(n)

头晕目眩(n)

不良反应率(%)

研究组

46

0

1

1

4.38%

对照组

46

3

2

5

21.74%

P值


P<0.05


3.讨论

作为常见的病症,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主要机理是由于肠道的剧烈应激反应。而纵观全球,该病的发病率可达20%左右,而在国内发病率也可达10%,发病人群集中在青年与及中年人群,男女病患比例在1:2.5左右[5]。而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一般可以按照病症类型划分为4类,即腹泻、便秘、混合及不确定四个类型。一般治疗主要选择胃肠动力药口服治疗,虽然短期治疗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是无法根治,而且病症发作反复。相比之下,选择中医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则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同时保证治疗的周期性,而且治疗较为灵活,即可以根据病患病情进行加减用药。而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则远远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4]。综上所中医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起效时间长、效果显著、防止反复发作的优势,因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6]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黄德铨. 疏郁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0(10) :37一39.

[2] 梁杰斌,邓铭俊,黄丹丹. 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04(04) :103一104.

[3] 付英杰.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 60 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6,07(07) :42一44.

[4]张北华,高蕊,李振华,等.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33 (06): 757 -760. 

[5]李新荣.腹泻型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  (02):315一316.

[6]张秀莲,李晓燕.柴胡疏肝散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04) : 278 -279.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