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神经内科患者81例,其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45 _75岁。纳入标准 ①(均经头颅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咽功能障碍;③至少有1-2名家庭成员陪护。④所有参与者GCS在12分以上,并且是在放松不知道实验的的请况下进行的。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年龄45岁—78岁 ;观察组40例,年龄45岁—76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吞咽障碍程度等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吞咽功能评定时间及方法 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后4周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1982)评价方法:患者坐位,观察喝30 mL温开水所需时间和饮完的情况 。
1分 能1次并在 5 s内饮完,无呛咳、停顿
2分 1次饮完, 但超过5 s, 或2 次饮完, 但无呛咳、停顿
3 分 能1 次饮完, 但有呛咳
4 分 分2 次饮完, 有呛咳
5 分 有呛咳, 不能全部饮完
1.3方法
1.3.1常规组给以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为主
基础训练:主要包括最基本的 呼吸运动 、舌部肌群运动、 咳嗽训练 。
摄食训练:确定摄食的体位与餐具、食物形态、吞咽时应定量定速度,选择合适的进食方法。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家庭干预,时间为3个月。
具体内容为:
1)对家庭人员情况进行评估,。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家庭护理人员情况实施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一般资料,如家庭人员,经济情况,居住环境、文化水平,等方面做出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为病人制订家庭护理干预措施。
2)康复指导 向病人及家庭成员详细介绍脑卒中及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必要的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护理指导,并发症的预防、病人的自我管理,早期康复的必要性,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
3)电话回访追踪。由责任护士定期对病人康复情况进行电话回访,每周1次,主要询问家属和病 的互动状况,增强 病人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指导家里成员为病人提供有力的条件协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家属帮助病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对病人的饮食行为 、用药行为、运动行为等方面展开。
4)在基础训练的的基础上与家庭成员共同合作,增加了咽部冰刺激,吞咽手法、头颈部放松训练等练习。
5) 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为病人制订科学的饮食计划,平衡膳食,保证营养。主要方法有:① 对评分2分,3分的吞咽障碍患者以体位训练和饮食训练为主;对4分、5分的吞咽障碍患者均予鼻饲,在鼻饲的基础上经过吞咽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取有利于进食的体位防止及误吸。②摄食量由少到多开始,逐渐增加。
2观察指标 实施家庭干预2个月后观察病人的吞咽情况、饮水试验结果,统计家庭干预的总有效率。显效:家庭干预后3周内拔除鼻饲管,病人进食吞咽正常,无呛咳发生;有效:家庭干预后4周内拔除鼻饲管,病人可进流食,倡尔有呛咳发生;无效:家庭干预后未见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2.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X`检验。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最后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的干预可使患者有效康复率达到80.00%,对照组为5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这说明家庭成员的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2结果
两组病人康复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
观察组 41 19 14 8 80% |
对照组 40 14 8 18 55% |
注: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X2 =6.23 P<0.05 |
3讨论
脑卒中病人很多都并发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核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均可导致吞咽困难舌运动障碍[2]。由于目前脑血管病患者日渐年增多, 和当今社会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 许多患者在医院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病情平稳后即会出院, 而脑卒中患者病发后,功能恢复最佳时期是前3个月,传统的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一般是在病情恢复期。而家庭护理则是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的延续, 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护理更有针对性。家庭护理是满足患者需求的体现, 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是主要以护士为主, 而出院以后护理则是以家属按护士的健康指导进行, 避免了患者一出院, 护理康复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 不但对病人现有的治疗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巩固, 甚至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如生活能力下降、 肢体活动功能减退甚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等等。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危险性,为了使患者能尽早生活自理, 家属成员应帮助患者 在进行家庭康复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包括吞咽功能康复、失语的康复、体位康复、认知障碍的康复、肢体功能康复、心理障碍的康复等多方位的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1刘至顺, 刘保延, 张维等.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
碍临床研究[ J] . 中国针灸杂志,2002, 22( 5) :291
2谢娟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J].临床护理杂志2007 年6 月第6 卷第3 期: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