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种类较多,比如: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发病率较高。治愈难度大,易复发,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当前,皮肤科疾病治疗主要应用H1、H2受体拮抗剂治疗[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病治疗中良好效果。为深入了解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科的应用效果,本文对174例皮肤科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皮肤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治疗的174例皮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98例,女患者76例;年龄14~66岁,平均(28.3±5.1)岁;斑秃29例,皮炎34例,湿疹30例,荨麻疹31例,银屑病28例,扁平苔藓22例;病程2个月~5年,平均(1.2±0.8)年;病变皮肤总面积均低于患者体表面的10%。本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均无心肝肾功能性病症,对甘草类制剂无过敏反应,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06)治疗,2片/次,3次/d,在餐后用药,14d为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不应用其它任何药物。
1.3疗效评价
根据《皮肤病临床治疗指南》进行疗效评价[3],具体分为:(1)显效,在治疗后病变皮肤面积减小70%及以上;(2)有效,在治疗后,病变皮肤面积减小30%及以上;(3)无效,治疗后病变皮肤面积减少30%以下。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应用Excel文档进行整理,再应用SPSS18.5软件进行逻辑检查,并予以统计分析。
2.结果
在治疗2个疗程后,本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斑秃、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91.2%、96.3%、83.9%、92.9%、72.7%,具体如表1:
3.讨论
以往临床上更为关注甘草酸苷类药物在抑制肝细胞损伤、病毒增殖及灭活方面的效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的皮肤科医生对其抗炎、类固醇激素样效用及其抗变态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症治疗上。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眠等效用,可有效控制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造成病情加重,避免恶性循环。
复方甘草酸苷药剂的活性物质主要是甘草酸苷,就是从中药甘草根提取而来的,主要由一分子甘草次酸与两分子葡萄糖醛酸构成,其药理活性物质为甘草次酸。该药物的抗炎效用,主要是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激活的酶磷脂酶A2活性及对花生四烯酸产生作用使其发挥出炎性介质脂氧合酶活性,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予以抑制,进而使白三烯等一类炎性介质水平降低,以发挥出非特异性抗炎效用[4]。而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就是对人体类固醇激素代谢中的酶羟甾醇脱氢酶产生予以有效抑制,进使类固醇代谢速率降低产生效用,有着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是无相应不良作用。通过对大鼠实验证实,甘草酸苷有良好的抗第I型、Ⅳ型的变态反应效用 。另外,该药物还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效用,具有纠正Th1/Th2失衡、T细胞活化、自然灭杀细胞等作用,对减少过敏源有较好辅助效用。此外,甘草酸苷还有着醛固酮样作用,该药物中的甘氨酸、蛋氨酸等可有效抑制或缓解因长期应用甘草酸苷引起的电解质代谢失常导致的假性醛固酮症。临床上,在斑秃、皮炎、湿疹、斑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治疗中有较好应用。本研究中,包括斑秃、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及扁平苔藓等病症的174例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取得了满意效果,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特别是皮炎、湿疹及银屑病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但要指出的是,该药物中有蛋氨酸,而此种物质的代谢物会对尿素合成产生抑制,而导致机体的氨处理效力降低,因此对于血氨升水平偏高的患者不适合应用。此外,还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等病症加重,所以对于醛固酮症、低钾血症、高血压等患者也不适合应用。同时,该药物使用方便,费用相对经济,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相对较少,且有一定的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综上而言,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科疾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芳.复方甘草酸苷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07:25-26.
[2]毛太生,毛宁,吴婷婷,韩金芝.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318例皮肤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09:107-108+114.
[3]张李珍.复方甘草酸苷的皮肤科临床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4:135-136.
[4]马燕. 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