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对分娩的干预呈上升趋势,侧切指征明显放宽,但作为产科常见的创伤性操作手术,有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切口感染发生机会,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高、存在基础疾病、阴道检查次数多、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多人病房、夏季、急诊分娩、产程长、缝合技术不过硬、术中无菌操作不严及术后未加强护理等。
各种因素影响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1.大龄产妇骨盆各韧带及盆底组织坚韧伸展性差,胎头先露下降慢,致产程延长,手术助产率增高,
2.体重指数高者脂肪组织厚缝合时难以完全消灭脂肪层死腔,并且切口深,张力大;脂肪组织血供少,切口部位缝线增多、较厚的脂肪组织易液化,因此容易发生感染;
3.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糖尿病高血糖环境容易引起组织水肿,利于细菌生长
4.贫血、营养不良及基础疾病或感染存在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易招致感染;
5,。多次分娩孕妇阴道和宫颈内存在大量细菌,各种菌群保持相对稳定性,产程中阴道检查次数多,破坏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一些条件致病菌成为致病优势菌进入宫腔胎盘部位及切口处,引起感染;
6.术前预防给予抗生素,可使手术过程中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抗生素浓度,能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达到预防目的;
7.住院时间长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多人间病房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护理难度大潜在的影响了护理质量,探视人员多,因此感染机会高于单人间;
8.夏季由于温、湿度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又由于现代病房大都是空凋装置,病室通风较差,因此切口感染发生率高;
9.产程时间延长,产妇过度疲劳体力消耗过大,易致宫缩乏力,产后流血增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先露部压迫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切口局部长时间的暴露,使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多,引起切口感染。
10.急诊分娩术前多种病理状态(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的存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其次分娩时间较择期组延长,切口内血管及其组织的长时间暴露,均有助于病菌的侵入,使其易于发生感染。
11.每次缝合的第一针应在切口的顶端1cm处缝合,以防血肿。在缝合过程中不留死腔,不留缝隙,各层次应认真正确对合,适度拉紧缝线止血,以利于切口愈合,并且坚持无菌操作。
综上所述,造成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针对上述易感因素,采取下列措施可少切口感染:
1.孕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根据体重指数制订个性化的食谱,鼓励孕妇尽可能参加有活动,使其体重指数尽量达到合理范围内,减少体重指数对感染的影响;
2.指导孕妇应在妊娠中、晚期适量补充铁剂,加强营养,术前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病理状态,控制血糖,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白蛋白、维生素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阴检、肛查一定注意不要过于频繁,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
4.会阴侧切术前给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以预防切口感染;
5.改善病房条件;夏季要加强无菌操作,并注意温、湿度调节;
6.控制手术时间和提高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
7.尽量避免急诊分娩,做好术前准备,纠正病理状态。
8.术后嘱适当活动,取切口对侧卧位,减少对切口的压迫,利于血液循环;同时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予碘伏擦洗会阴2次。
会阴切口感染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影响产妇的休息及饮食。因此我们应严格掌握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预防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