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系统
联系人信息
全部杂志分类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收录时间:2022-09-27 浏览量:1069次

1、  患者因素

术眼急性结膜炎、睑缘炎、严重倒睫、眼睑部小感染灶、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带角膜接触镜等局部感染是引发眼内炎的局部因素。而糖尿病患者、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透析、化疗、高龄等致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1】

2、医护人员因素

因眼内炎发生率较低,部分医护人员不够重视,患者术前准备时间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被污染的手或器械,极有可能污染眼部及周围组织。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

3、手术方式

     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囊外摘除术更易并发眼内炎【2】。在白内障囊外摘除的过程中,不易稳定前房,前房压力变化,更易导致细菌进入前房。而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前房稳定,有灌注液不停的循环进出,细菌不易进入。但是超声乳化手术依赖于灌注抽吸的管道完成,管道消毒不严格所导致的感染往往也是很严重的。

     切口的选择与术后感染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Cooper【3】等进行病例研究显示透明角膜切口要比巩膜隧道切口发生眼内炎的风险高。这可能是因为巩膜隧道切口水密性更好,术后不容易发生伤口的开裂和渗漏。而透明角膜切口发生伤口渗漏的几率要大的多,病原体可通过伤口进入到眼内,从而更容易引起眼内炎。此外, 手术操作时间也是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手术操作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若超过60分钟被认为是眼内病原菌污染的危险因素。所以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术中后囊膜破裂

完整的后囊膜可以作为一道屏障,阻止细菌进入玻璃体,术中后囊膜破裂,大大增加了眼内炎的风险。术中后囊膜破裂的患者患眼内炎的几率比没有发生后囊膜破裂的高10倍【4】。正常情况下,白内障术中进入前房的毒力较低或数量较少的细菌在正常前房中易被清除。后囊膜破裂后,前后房沟通,细菌进入玻璃体腔。由于玻璃体无血管,其液体的流动性差,而且几乎没有炎性细胞,对细菌的抵抗力低,是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一旦感染,病原体易于繁殖。

5、人工晶体的植入

白内障手术所植入的人工晶体的材料与眼内炎的发生率也有关系。在植入人工晶体的过程中,晶体在眼外暴露的时间越长,其污染的几率越大。晶体在接触眼表面的过程中,其污染率即达到28%;有研究表明,植入人工晶体组眼内炎的发生率较单独白内障囊外摘除组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且人工晶体组较未植入人工晶体组眼内炎重,持续时间长。在植入人工晶体的过程中,细菌可粘附在晶状体表面进入眼内,而不同材质的人工晶体对细菌的粘附力不一样。有研究表明,HSM PMMA型人工晶状体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但降低了术后前房的炎症反应,而且显著降低微生物在其表面的粘附性,从而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5】

6、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技术掌握不当时可增加感染机会。Montan等【6】的研究表明伤口异常是眼内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因是切口裂开或渗漏,特别是切口中有玻璃体嵌顿时,增加了病原体进入眼内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少而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造成患者丧失视力,更严重者可能摘除眼球。因而作为白内障手术医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注重围手术期的各个细节,尽可能避免眼内炎的发生。另外,针对不同的患者所存在的不同的危险因素,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目前,我国在眼内炎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今后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1、 Schmitz S Dick HB .Endophthalmitis in cataract surgery:results of a German survey[J]. Ophthalmology 1999; 106(10):1869-1877.

2、 曹向荣, 龚力力.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 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6):519-522

3、 Cooper BA, Holekamp NM, Bohigian G, Thompson PA, Case control study of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comparing scleral tunnel and clear corneal wounds[J]. Am J Ophthalmol 2003; 136(8); 300-305.

4、 Wong TY, Chee SP. The epidemiology of acute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an Asian population[J]. Ophthalmology 2004;111(4):699-705

5、 Assia EL, Jubran RZ, Solberg Y, The role of intraocular lenses in anterior chamber contamination during cataract surgery[J],Graefe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8; 236(10), 721-724.

6、 Montan PG, Wejde G, Koranyi G, Rylander M.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J]. Ophthalmology 1998; 105(12):2071-2076.

服务时间:7X24小时专线 热线电话: 服务邮箱:zczl0008@163.com
版权所有©2009- 2023  版权: 工信部备案:
特别声明:本站主要从事学术期刊咨询服务,非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下架或删除。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